“我还就不信了,你家的东西有你说的那么好!还御厨,你咋不上天呢。”六子媳妇厚着脸皮也拿起一块试吃,边咀嚼边嚷嚷,但话音却越来越小。
“咋样啊!弟妹,是不是比你家的好吃啊。”那个叫二迷糊的笑出了一口黄牙,贱贱的样子。
“差不多、差不多!”感觉到自己的失态,六子媳妇解释道:“俺家的便宜啊!样样都比老姬家的便宜两毛钱!”
“嘿,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!嘴巴也是啊,六嫂。”子玉挖苦道:“俺家反正不降价,老话咋说来着,叫便宜。。。。。。”
“便宜没好货!”又有大明白接话:“好货不便宜!”
“是啊!好货不便宜。”
“老三,给我来半斤猪头肉。”
“我要那个拱嘴!”
“这个小肘子我要了。”
六子媳妇的降价仿佛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,自己摊位前的人都转身,哄抢起姬家的下货。而路过的人见此也好奇的围上来看热闹,然后就被买完货的大明白科普:
这是御厨的方子!
八珍王的手艺!
给首长吃的!
省长的待遇!
有好奇的拿起试吃尝完后,也立马加入购买的队伍。任六子媳妇在哪里喊我家的便宜两毛钱,都无人问津。偶有一二理智的,拿起她家品尝,也被这面的人提醒:便宜没好货!东北人哪受得了这个激,分分钟改变阵营。
等大才哥来取货的时候,子玉这里的货已经卖出去了一多半。围拢的人却未见减少,有些人买完了也不走,看到认识的人还在科普。其实人的心理多是这样,为证明自己的选择正确,不惜昧着良心去推荐,拉人下水。多少品牌都是利用这种沉没成本,最后让消费者成为了自来水。对比那些古驰、香奈儿的拥趸,摊子前的这些人不过是小儿科。可怜的六子媳妇变成了背景板,看着姬家围拢的人群,独子在风中凌乱。
“大才哥,晚上的货你去我大嫂哪里看看吧!明天用的货,我晚上给你送过去,今天下午这些不够卖啊!”看到大才的一瞬,子玉决定马上改剧本。
“这不溜我呢吗!”大才也是配合:“你嫂子哪里也不够卖,让我过来拿,你这也支把我!婶子,我得向你告状了!我和你二哥这么好的关系,你们不能不给我留货啊!那几个煤老板晚上请客,点名要你家的猪蹄和肘子,说是不好买。我这牛逼都吹完了,说是缺谁的货也不能缺我的,这不是给我上眼药么?咱这饭店就靠这些回头客、大老板活着呢!”
“哥啊!你放心,家里还有点货,要不你去家里一趟!我二哥也在家,以后让他专门给你送货。”子玉煞有介事的咧咧。
“那行吧!保证我那一桌的就行!其他的客人我让他们点别的菜,那我还能多挣点。”大才说完,又拍了一下旁边人的肩膀:“赵大屁股,你少吃点,给我留点货。”
赵大和周围的群众一样还在吃瓜,八卦着姬家熟食受欢迎的程度,没想到被大才拍了一下,有点受宠若惊,“哎,行啊,哥!我就给俺爹弄点猪尾巴,其他的我就不要了。”
大才这两年开饭店,认识的人很多,也算小镇的一号人物。赵大平时应该是和大才说不上话。
“你倒是会吃!”大才哥呲牙笑笑:“买你的吧!逗你呢。”
“嘿嘿,吓我一跳啊!哥。那我听你的。”见大才很随和,连忙转头喊道:“老三啊,再切半拉猪肺子,我回家炒个辣椒!”
“真他妈会吃,这俩都是下酒的好菜!”大才竖个大拇哥。
“哥啊,你冤枉我了,俺爹就喜欢猪尾巴配酒,以前都是自己买来弄,前天俺媳妇嫌费劲,就在这买了一根,我爹吃美了。昨天没买着,嘟囔了半天。今天说啥也让我整一条回家。”
“行啊!还是个孝顺儿子。要是常吃就和老三订好,省得卖没了。这玩意不好弄,单独搞费火费料不说,还不容易入味。”作为饭店老板兼大厨,大才也是同道中人。
“大才哥,晚上你去我家弄点老汤试试,浇汁或者做汤用都行,省得自己吊高汤了。”子玉借花献佛,反正每天的老汤都要扔一些,喂猪喂狗还不如交交人。
“那可太行了!我这就回去拿个桶,晚上整点干菜、豆腐啥的试试。”大才乐呵呵的走了。
闻言子玉也有些怔怔。是啊,自己不是也可以弄点豆制品煮煮!这现成的汤汁,弄点儿干豆腐、豆腐泡、卷煎、海带啥的,利润不是很高,但架不住量大啊,而且受众也会更多。毕竟这时候,不是人人都能天天吃得起肉。等有时间可以再搞一点鸡爪、鸡头、鸡翅、鸡架啥的。奉天这时候的鸡架应该刚刚起势,还没有大火起来,那可是搭配老雪的神器!奉天的鸡架之所以能闻名全国,就是符合了这个时代的特质——大部分人都没钱啊。后世的自己在那个城市生活了二十年,太了解这个过程了。
“小鱼儿,愣着干嘛?寻思啥呢?”刚收完钱的妈妈见儿子站着不动,顺手拍了一下。
“哎!”子玉一激灵,赶紧收回散落的思绪,又开始应对起顾客。
不知道过了多久,眼前的三个大盆都已见底,围拢的人群也渐渐稀疏。大哥按计划来过一趟,见销售的还不错,也就放心的去市场订货去了。子玉撩起背心擦擦满脸的汗水,却发现没有买到的人们还没有完全散去。尤其来晚的三四个人,在六子媳妇的车前驻足,用小钩子翻倒挑选着。刚才光顾着忙活了,子玉并没有注意旁边的情况,这透过空隙看到她家的大盆也瘪下去不少,估计是有人图便宜,摇摇头暗想:价格战真是抢占市场的不二法门啊。见她家也摆着个小托盘,学着自己家的免费品尝,也有些好奇,趁着六子媳妇忙活称量的时候,也拿牙签扎了一块猪头肉。
看颜色还是很不错的,那个小灶厨师也是鲁菜出身,酱色上的很好。只是闻起来略有些甜腻,这应该是熬的糖色。吃下去的感觉有点趴,明显是火候有些大,可能是厨师不太会用家里的煤火。肥肉有点腻,瘦肉略发柴,还有一点淡淡的腥味儿。这说明两种情况:一是没有前处理去腥;二是香料简单,大概率是按照炖鸡的方式处理的。这水平比大哥以前的水平强,但也就是后世家常菜师傅的水平。
“小鱼儿,她家做的咋样?好吃吗?”看着子玉的品尝,妈妈忐忑的问。
子玉心里也有了底,便又在六子媳妇鄙夷的眼神里给妈妈扎了一块,嘴里玩笑着说:“咱俩一块换一块。”
“你都扎两下了,别以为我看不见。”六子媳妇嘟囔:“占便宜没够!”
“互相学习,共同进步啊!”
“那也让我去你家学习学习啊!”答对完剩下的顾客,六子媳妇抬头道:“嫂子免费给你家干活。”
“拉倒吧,俺家可用不起。”妈妈咽下去嘴里的肉,怕子玉年纪小没有经验,急忙打断两人的交流:“教会徒弟,饿死师傅。俺们一大家还指着这买卖糊口呢。”
“像谁稀罕似的,不去就不去。俺家的手艺也不差!”六子媳妇嘴里不落下风,心里却打着小算盘。这小老三经验少,刚才说了那么一大堆,啥白酒去腥,啥二商店买香料,把老底都漏干净了。真是嘴上没毛,办事不牢。今晚回家就按照这个弄,那个厨师也不用了!多亏自己机警,姐夫答应的十块钱就给了一半,说看今天的反馈。今天那五块钱手工费说啥也不给了,也补贴一下降价的损失。再说那钱胖子拽的跟二五八万似的,这味道确实照人家老姬家的差不少,不给也没毛病。真当俺家钱是大风刮来的呢!
“妈,大哥刚才去市场了,我去看看,你先推车回家歇歇。”子玉嘱咐老妈。
“中啊!这也五点多了,你们一会也赶紧回家吃饭。”说完妈妈便推车离开,临走还冲着隋家的摊子甩了几个白眼。
看着天上依然炙热的太阳,子玉心里不断吐槽正在实施的夏令时。
夏令时,也叫夏时制,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。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调快一小时,可以使人早起早睡,减少照明量。具体做法是:每年从四月中旬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2时整,将时钟拨快一小时,即将表针由2时拨至3时,夏令时开始;到九月中旬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2时整,再将时钟拨回一小时,即将表针由2时拨至1时,夏令时结束。
出发点很美好,但对华夏这个地域辽阔的国家来说,过程却很糟糕。在热带亚热带这些低纬度地区,夏令时作用不大。尤其南方的很多地方,夏天十分湿热,夜晚降临时闷热无法入眠,而清晨正是睡眠的好时间。而当夏令时开始时,人们必须将所有计时仪器调整;当夏令时结束时,某些时间会在当天出现两次,混乱的很。更违背自然规律的是,它违背了设定时区的原意──尽量使中午贴近太阳上中天的时间。当然,夏令时延长了白天的时间,人们可以好好利用这多出来的时间创造价值,健身锻炼。但同样也会提高心脏病的发病风险。
1986年因是实行夏时制的第一年,但这违背人体生物节奏的行为,在1992年被叫停。